在探索如何切入企業級主流應用的過程中,亞洲開源力量找到了一種迅速擴張規模的方式,那是Asianux聯盟。
開源軟件的普及,重要的莫過于打進企業級主流應用市場,這早已成為開源界的共識。
Asianux聯盟由亞洲三家開源廠商:中國的中科紅旗、韓國Hansoft、日本Miracle Linux于2003年成立,目的是聯合起來共同推動亞洲開源力量的發展。該聯盟的獨特之點在于遵循4-CO商業模式,即共同研發、統一品牌、共同技術支持以及共同營銷,從而顯著區別于其他Linux廠商。
在過去的四年間,Asianux聯盟相繼推出了Asianux1.0和Asianux2.0,并由成員公司在各國銷售,至今在亞洲的總發貨量已超過7萬套。2006年,該聯盟還宣布成立Asianux合資公司。
新戰略
7月27日,Asianux聯盟不僅推出了企業級Linux產品Asianux Server3.0,更宣布迎來了一位新成員——越南開源企業的加入。越南科技部與Asianux聯盟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以合作促進越南Linux及開源解決方案的發展。根據諒解備忘錄的條款,越南信產部將幫助Asianux尋找一家越南的開源公司作為Asianux第四個成員參與Asianux的研發。據悉,9月份Asianux聯盟將公布選中的越南開源公司情況。
Asianux聯盟還表示有意招募更多的成員:“我們的目標是市場比較大,且具有強有力支持的”。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已經成為下一步的目標成員。比如印度尼西亞于2006年宣布了名為“ITOSS”的項目,他們擁有自己的開源桌面產品,但缺乏Linux操作系統,因而已被Asianux聯盟視為潛在的成員。
在這種合作伙伴的選擇上,Asianux聯盟制定了自己的標準,據中科紅旗產品市場總監耿增強介紹,從商業公司的角度來說,該企業應該具備較強的技術實力,擁有一定的規模,不僅與當地政府有比較密切、良好的關系,與其它廠商保持良好合作關系,而且本身也要擁有充足的開源技術力量和很強的意愿去推廣開源。
重要的是“必須與我們有共同的目標,即成為一個亞洲人自己的、強大的、品牌的Linux”;而從目標來說,其政府應該大力支持開源產業,比較大,人口比較多,經濟比較好。
據悉,今年年底即將注冊完成并正式運營的Asianux合資公司將不僅負責研發業務,還負責成員和公司的拓展與招募。
分水嶺
2007年成了Asianux聯盟的分水嶺。
從2003年聯盟成立,到2006年宣布建立合資公司,Asianux聯盟作為一個聯盟的積極作用并未得到大的發揮。業界的評價除了“Asianux挑戰微軟”之外,許多人并不看好這種聯盟,認為它其實是一種噱頭,務“虛”而很難務實,也許過一兩年這個聯盟煙消云散了,人們并不會感到驚奇。
其實,在此之間,Asianux聯盟也推出了Asianux1.0和Asianux2.0兩個版本的產品,但依然被人們對于開源軟件產品慣有的悲觀情緒所籠罩。
2007年, Asianux聯盟發布的新戰略4年來第一次讓人真正感受到了它的野心與夢想,而且其不斷增長的成也證實了聯盟完全可以是卓有成效的市場拓展方式。
Asianux聯盟逐漸意識到,在研發風險上,三國公司聯合研發的確可以使風險小于單個公司,但是,僅僅有三國公司的參與也不能將風險降至低,而成員公司越多的話,風險能越小。
另外,Asianux合資公司即將正式運營,除了研發外,作為一個公司實體它的管理和運作都需要有規范和目標作為指引,有業務作為其工作內容,并協調各方面的利益,因此,快速擴張也是合資公司運營的必要準備。
而隨著Asianux聯盟的繼續擴張,Asianux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也隨之增加。這對于其它的中間件、應用軟件廠商來說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因為他們可以借Asianux的擴張輕而易舉地進入一個新興市場或者更快速地占領某個市場。所以,他們愿意支持Asianux。
Asianux Server3.0一經推出得到了英特爾、IBM、惠普、Symantec、BEA等廠商支持即源于此。反過來這對Asianux聯盟來說也構成了一個積極的循環。
在全球Linux市場上,“北美有紅帽、歐洲有Novell,那么,在亞洲應該是Asianux”,這正是Asianux聯盟夢想達成的目標,如果目標達成的話,那么將預示著企業級開源真正開始成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