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通過browse Queries瀏覽并設置需要收集的性能指標。(各個性能指標的含義不是這篇文章所包含的內容,這里不做介紹)
4、 組成測試環境
與腳本和性能收集器同樣的方法,在Tests中新建一個NEWTEST(下圖中已將新建的Test進行了重新命名), 將測試腳本和性能指標收集器拖到該Test中,如下圖;
5、 按工具欄中的 ,執行測試,測試過程中可以查看“Monitoring”頁簽的內容,測試結束后,該頁簽為空;
6、 測試結束后,點工具按鈕下方的Results頁簽,顯示所記錄的測試結果數據,如下圖。
至此,讀者對如何使用OpenSTA這個測試工具應該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如果需要詳細了解使用的細節,可以查看該工具的使用手冊,不過是E文的哦:)。需要下載OpenSTA工具的朋友可以訪問網站http://www.opensta.org/,使用手冊也可以在這個網站上下載。
下面,介紹如何在OpenSTA的測試腳本中引入變量,并給變量賦不同值的過程。網絡應用系統一般都會有一個登陸網頁,需要用戶輸入正確的用戶名稱和密碼,經過系統驗證后,用戶才能進入該應用系統。在使用OpenSTA錄制測試腳本時,輸入的用戶名稱和密碼將被OpenSTA記錄在腳本中,錄制完成后,可以在腳本文件中發現如下語句:
這里“mike”、“ekim”是錄制腳本時登陸系統所輸入的用戶名稱和密碼。
問題是在執行性能測試時,往往需要模擬很多個不同的用戶同時登陸系統,觀察系統的各項性能指標。為每個不同的系統用戶錄制單獨的測試腳本是不現實的。那么,如何修改已錄制好的測試腳本,使其在測試過程中可以模擬多個不同的虛擬用戶,而每個虛擬用戶的用戶名稱和密碼都被寫入測試腳本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