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測試
把測試對象當做一個黑盒子,測試時,對程序內部的邏輯結構和內部特性,完全不需要考慮。根據需求說明書,測試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說明。
又稱為結構測試或邏輯驅動測試。本質上就是通過代碼檢查的方式進行測試
把測試對象看做一個打開的盒子,測試人員用程序內部的邏輯結構、有關信息,設計或選擇測試用例,對程序所有邏輯路徑展開測試。在不同的點檢查程序狀態,確定實際狀態,是否與預期的狀態一致。
灰盒測試
是介于白盒測試與黑盒測試之間。
可以這樣理解,灰盒測試關注輸出對于輸入的正確性,同時也關注內部表現,但這種關注不象白盒那樣詳細、完整,只是通過一些表征性的現象、事件、標志來判斷內部的運行狀態,有時候輸出是正確的,但內部其實已經錯誤了。
這種情況非常多,如果每次都通過白盒測試來操作,效率會很低,因此需要采取這樣的一種灰盒的方法。
灰盒測試與黑盒測試有哪些區別?
如果軟件中,包含多個模塊:
用黑盒測試,只需要關心整個軟件系統的邊界,無需關心軟件系統內部,各個模塊之間如何協作。
用灰盒測試,就需要關心模塊與模塊之間的交互。
灰盒測試與白盒測試有哪些區別?
灰盒測試中,無需關心模塊內部的實現細節。對于軟件系統的內部模塊,灰盒測試依然把它當成一個黑盒來看待。
白盒測試則不同,需要深入地了解內部模塊的實現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