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7-31
現在有很多的人們想要在測試行業里面發展,因為測試的發展前景是不錯的。但是對于那些剛剛入行的新人來說,他們有時工作的時候就會一頭霧水,這是因為他們對于測試的一些知識沒有掌握的原因,今天我們就先來了解下有關壓力測試的一些知識。
定義
軟件壓力測試是一種基本的質量保證行為,它是每個重要軟件測試工作的一部分。軟件壓力測試的基本思路很簡單:不是在常規條件下運行手動或自動測試,而是在計算機數量較少或系統資源匱乏的條件下運行測試。通常要進行軟件壓力測試的資源包括內部內存、CPU 可用性、磁盤空間和網絡帶寬。
壓力測試涵蓋,性能測試,負載測試,并發測試等等,這些測試點常常交織耦合在一起。
顧名思義:壓力測試,就是 被測試的系統,在一定的訪問壓力下,看程序運行是否穩定/服務器運行是否穩定(資源占用情況)。
基本概念
1 、吞吐率(Requests per second)服務器并發處理能力的量化描述,單位是reqs/s,指的是某個并發用戶數下單位時間內處理的請求數,而某個用戶數下單位時間內能處理的最大請求數,稱之為最大吞吐率。
吞吐率是基于并發用戶數的,這句話就代表著,一是吞吐率和并發用戶數相關;二是不同的并發用戶數下,吞吐一般是不相同的,吞吐率越大則代表著處理效率越高。
2 、并發連接數(The number of concurrent connections)
并發連接數指的是某個時刻服務器所接受的請求數目。
3 、并發用戶數(The number of concurrent users,Concurrency Level)
一個用戶可能同時會產生多個會話,也即連接數,不同的瀏覽器支持的并發連接不同,在HTTP/1.1下,IE7支持兩個并發連接,IE8支持6個并發連接,FireFox3支持4個并發連接,所以相應的,我們的并發用戶數就得除以這個基數。
4 、用戶平均請求等待時間(Time per request)
計算公式:處理完成所有請求數所花費的時間/(總請求數/并發用戶數)
5 、服務器平均請求等待時間(Time per request: across all concurrent requests)
計算公式:處理完成所有請求數所花費的時間 / 總請求數
與性能測試的區別
二者區別在于他們不同的測試目的,軟件壓力測試是為了發現系統能支持的最大負載,他的前提是要求系統性能處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比如經常規定的頁面3秒鐘內響應;
所以一句話概括就是:在性能可以接受的前提下,測試系統可以支持的最大負載。
軟件性能測試是為了檢查系統的反映,運行速度等性能指標,他的前提是要求在一定負載下,如檢查一個網站在100人同時在線的情況下的性能指標,每個用戶是否都還可以正常的完成操作等。
概括就是:在不同負載下(負載一定)時,通過一些系統參數(如反應時間等)檢查系統的運行情況。比如我們說某個網站的性能差,嚴格上應該說在N人同時在線情況下,這個站點性能很差。
到這里文章就要結束了,本篇文章就是小編所知道的關于測試人員必須要知道的壓力測試的一些知識了。既然今天我們聊的是壓力測試,那么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一款功能強大的壓力測試工具吧,PerformanceRunner通過模擬用戶并發測試整個系統的承受能力,實現壓力測試、性能測試、配置測試、峰值測試等。大限度地縮短測試時間,優化性能和加速應用系統的發布周期。
推薦閱讀:
原來性能測試類型有這么多!PerformanceRunner工具怎么樣?
您的信息已成功提交!
我們的客服人員稍后會與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