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件行業分析之軟件外包的缺陷
作者:網絡轉載 發布時間:[ 2011/1/25 10:29:48 ] 推薦標簽: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中國的軟件外包行業。
由于軟件外包業投資不大,見效快,創造大量的業機會;此外跨國軟件公司的游說下,中國政府重點發展軟件外包和服務行業,這有讓中國軟件業畸形發展的趨勢,軟件外包業獨大將損害中國的利益。因此為了中國軟件業利益大化和中國的利益,中國在發展軟件外包和服務行業時不應放棄自主研發型軟件產業。
軟件外包和服務行業能創造大量的業機會,能讓很多高校畢業生找到工作,因此必須發展,但軟件外包行業是軟件產業鏈的下游,其從業企業都是賺得都是辛苦錢,而且對中國建設信息化社會并有什么幫助。
軟件外包和服務行業具有以下幾個缺陷
產業效益低下
軟件外包和服務產業處于軟件產業鏈的低端,經濟效益低下,具有長期的風險,但沒有長期的效益。不利于中國軟件行業的利益大化。
世界上印度的軟件外包行業大。根據有關資料,2005年印度軟件產業只占世界軟件產業的3.6%,中國則占了5.9%,美國占了39%。因此所以印度不是“軟件大國”,而是“軟件外包和服務大國”。
印度有約100萬軟件人員,2005年軟件出口總額為234億美元。而微軟有6萬員工,年銷售額為400多億美元,接近于二個印度;IBM軟件部門有3萬員工,年營收額是170億美元,接近于一個印度。從銷售收入上看,一個微軟員工相當于28個印度員工,一個IBM員工相當于24個印度員工。[袁永福版權所有 http://www.sinoreport.net/]
跨國軟件公司的巨額利潤來自于其自主研發的系統軟件產品,比如微軟公司其銷售收入大部分來自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套件。它們由于掌握了基礎系統軟件,它們處于軟件產業鏈的高端,牢牢的掌握了整個軟件產業的命脈。
軟件外包和服務行業處于軟件產業鏈的低端,這些企業不得不長期支付高額的系統軟件購買和維護費用,源源不斷的為跨國軟件公司貢獻大部分利潤。因此軟件外包和服務業從事得是軟件加工出口業務,賺得是辛苦錢。沒有多大效益空間,因此采用工廠化的管理,雇傭大量的軟件藍領工人,從而謀求規模效益。
軟件外包和服務行業具有長期的風險,但沒有長期的效益。軟件外包企業大多接受西方發達的發包,而且必須不斷的接受訂單來維持其生存,因此具有較大的外在風險。
由于世界經濟不可能一直平穩的發展,當西方發達經濟形勢走低時,其國內的保守勢力抬頭,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流行。此時西方為了壓制本國的失業率而減少軟件任務發包。此時軟件外包企業由于缺少訂單而開工不足,效益迅速下降,若長期這樣必然導致大量的軟件藍領工人的失業,這樣西方發達將其經濟損失轉嫁到發展中。
古話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說明統治階級會將其遭遇的危機和損失轉嫁給被統治階級。在軟件業,發達的跨國軟件公司是處于統治地位,而發展中的軟件外包企業處于被統治地位。因此軟件外包企業無償的為跨國軟件公司賺取高額的利潤,在發達遭遇危機和困難時又被毫無留情的轉嫁風險和損失。
其實這種現象不僅僅是軟件業,在世界制造業也是如此,中國的低端制造業為發達提供廉價的產品,賺取辛苦錢,而且還要經常遭受貿易保護主義的打擊,在金融危機中還要承擔發達轉嫁的損失。
相關推薦

最新發布
性能測試之測試環境搭建的方法
2020/7/21 15:39:32軟件測試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被企業所重視的呢?
2020/7/17 9:09:11Android自動化測試框架有哪些?有什么用途?
2020/7/17 9:03:50什么樣的項目適合做自動化?自動化測試人員應具備怎樣的能力?
2020/7/17 8:57:06幾大市面主流性能測試工具測評
2020/7/17 8:52:11RPA機器人能夠快速響應企業需求,是怎么做到的?
2020/7/17 8:48:05Bug可以真正消滅嗎?為什么?
2020/7/17 8:43:03軟件測試基本概念是怎么來的?軟件測試生命周期的形成歷經了什么?
2020/7/16 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