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預防為主、未雨綢繆預防為主、未雨綢繆,總結提高、標本兼治是管理危機的目的。隱患險于明火,預防勝于救災”。嚴格地說,一切危機和災難都是人為的,是人類不理智、不合理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結果。
一是牢固樹立危機意識。一個人如果沒有危機意識,必會遭到橫逆,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危機意識,遲早會垮掉。在生產經營中,要教育員工特別是項目管理人員,要看重責任,忠于企業,牢固樹立預防、規避風險的意識,對生產經營中存在的隱患和薄弱環節,要及時發現,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消除,要舉一反三,把外事當家事,防止悲劇重演;二是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危機是懸在企業頭頂的一把“長劍”,要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沒有危機感的企業是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危機管理是企業各部門的共同責任,在企業內部要設立危機應急團隊,要時刻做好防范危機的準備,要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健全危機管理機制,對有關人員定期培訓,以掌握管理和處置危機的能力,一旦危機來臨能從容應對;三是注意細節管理。在企業管理中,任何一個真正成熟的管理,都來自于對細節的精確把握。為了避免危機的發生,不要忽略了微小的細節管理,因細節決定成敗。世界上,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企業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落實者,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缺少的是對規章制度不折不扣地執行。要甘于做好每一項平凡的具體工作,扎扎實實,緊摳細節。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眼高手低的傾向,提倡注重細節管理、把事情做實,把小事做細。抓好安全、質量、經營和勞務管理中的每一個細節,以防患于未然。
古語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企業管理更是如此。當前,集團公司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如何創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人才效益并舉,是每一名員工的責任。如果沒有憂患意識,當危機臨頭時再挽救,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危機重在防范,只有防范危機于未雨綢繆,才能扭轉危機于旦夕之間。
?
安迪.格魯夫曾說:“的企業安度危機,平凡的企業在危機中消亡,只有偉大的企業在危機中發展自己”。企業管理如同“刀尖上跳舞”, 要始終做到“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只有在危機尚未來臨時預測危機,在危機處于萌芽狀態時發現危機,在危機帶來危害時消除危機,在危機中發現機會、駕馭危機、控制危機,利用危機,才能化險為夷,管理好危機,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健發展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單位:中鐵十二局集團科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