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總結的常見的責任轉移、集中的模式為組織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1.常常掩蓋了組織中發生責任事件的本質,導致組織不能找到責任發生的本質原因,并予以有效的改進。如果每次責任發生時,都成功轉移矛盾到組織外部,而不是去調整和變革內部組織,則組織永遠無法走出困境。
2.另外組織要高效運行,需要賞罰分明,團隊成員之間如果不能公平處理責任歸屬,則會使得團隊的一些成員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常常背了不該背的黑鍋,導致員工士氣低下,沒有團隊精神。
3.組織由于責任問題,無休止的扯皮、內耗,由于互相不信任導致郵件滿天飛、會議室都成了緊缺資源,后導致成本增加,效率低下。
為了有效的管理組織,防止責任的轉移、集中現象,通常有兩種方法,制度管理及員工的自我管理。
· 制度管理。制度是法家的管理思想,先假設人性本惡,然后用制度去規范組織中的行為,責任歸屬。用制度規范化責任模糊地帶,使得組織中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扯皮與內耗,達到規范化、流程化、國際化的公司治理制度。
我們知道制度是需要制定、執行和維護成本的,過多的制度會使得企業得不償失。如,為了防止員工偷懶,在整個公司上下安裝攝像頭,并招聘人員進行監控,這些都帶來了一系列的成本。所以制度無法規范一切(或者不值得規范一切)。
· 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崇尚人性本善,認為人是可以教育的,希望進步的。組織通過系列的教育、激勵可以使得員工充滿責任心,做個有責任的人。制度不是的,自我管理也不是總有效的,自我管理與制度互為補充。共同創建現代化、高效的、有責任心的現代化組織。
責任歸屬制度
在現代社會協作模式中,責任既然難以避免,需要規范化問題發生時的責任歸屬制度,達到有法可依。作者認為,責任歸屬的佳實踐應該是如下(但不限于下面幾條,篇幅關系介紹下面幾條):
· 制度1:責任發生時,首先應該確認責任的根源 - 即外部問題導致,還是內部問題導致?并進一步分析。盡管是外部問題導致,是否可以通過內部的變革來改進自己?而不是被一些外部環境假象蒙蔽,導致放棄組織自我的剖析與改進。可以想象如果所有人都推托外部原因(外部原因一般無法改進),則組織缺乏剖析與改進的動力。
下面是網絡上很流行的另一個故事,用于作為第一條制度的反面例子再好不過了:在一個公司的年度會議上,營銷部門的經理A說:“近銷售做得不好,我們部門有一定責任,但是主要的責任不在我們,競爭對手紛紛推出新產品,比我們的產品好,所以我們很不好做,研發部門要認真總結。”,研發部門經理B說:“確實,我們近推出的新產品是少,但是我們也有困難呀,我們的預算很少,可是如此少得可憐的預算,也被財務削減了!”;財務經理C說:“是,我是削減了你的預算,但是你要知道,公司的采購成本在上升,我們當然沒有多少錢。”;采購經理D忍不住跳起來:“不錯,我們的采購成本是上升了10%,可是為什么你們知道嗎?俄羅斯的一個生產鉻的礦山爆炸了,導致了不銹鋼價格的上升。”。
后A、B、C說:“哦,原來如此呀,這樣說,我們大家都沒有多少責任了,哈哈哈哈……”。
后這個年度會議后的結論是:俄羅斯的問題。
· 制度2:確認責任根源后,應確認確認誰是主要責任,誰是次要責任。現在的組織管理是團隊協作模式,多人共同承擔一個工作。當發生責任時,肯定會同時涉及到多個責任參與方。但責任是有主次之分,誰是該責任范圍內的主要負責人,誰應該承擔這個主要責任,其余的責任參與方成員則承擔次要責任。
比如:一個公司舉行營銷展覽,在一個大型展覽館展示公司的新產品,該活動分兩個部分,由兩位領導分別負責,兩部分分別為:宣傳以及客戶接待部分,這部分負責將盡可能多的目標客戶帶領進展覽館,特別是客戶的高層;另外一部分是展館管理,保安,講解,以及可能的銷售機會記錄。
但是在營銷展覽的第二天,發生了一個事故,新展覽的產品以及資料在展館內失竊,該產品和資料是公司的高級機密,是本次展覽的重點。
失竊事故發生后,誰應該是主要責任呢?負責展館管理的領導試圖把責任轉移到負責宣傳以及市場活動的領導身上,抱怨其接引了小偷進展覽館,造成了產品及資料失竊。諸位覺得這樣的責任轉移合理嗎?作者覺得,這樣的責任轉移是不合理的,這樣的事故并不是發生在模糊地帶,負責展覽管理的領導應該負主要責任,所以應由其擔負起責任。
當然,如果本次展覽來訪的客戶都是級別較低,沒有太多客戶的高層參加,后造成后展覽效果不佳,這樣的責任則是負責營銷和客戶訪問的的責任了。
實際上,類似的情況在組織中也是時常發生。如,組織中有負責支持客戶的員工和管理產品的員工,負責支持客戶的員工,把客戶的問題以及需求整理并發回到產品團隊,但是后產品在這個客戶的支持中由于問題以及需求過多,導致了把一些不合適的功能加入了產品中。諸位覺得這樣的問題,又是誰的責任呢?根據作者上面的模型,作者覺得這個事故的產生是產品管理人員的責任,而非客戶支持員工的責任。因為客戶支持人員把客戶的問題、需求梳理并發回;而產品管理人員則需要進一步去執行其職責,對產品進行相應的分析并終確定如何修改產品,后產品出了問題,應該是產品管理人員的主要責任。猶如上面說的,展館的機密失竊,如何能是外面負責營銷和接送客戶的領導呢?
· 制度3:確認責任根源后,應確定該責任是否發生在責任模糊地帶,如果責任發生在模糊地帶,無法確認誰是主要責任,誰是次要責任,則應是模糊地帶的領導的責任,因為領導的一個重要責任是要制度化組織中的管理,使得組織盡量存在少的模糊地帶,而達到規范化管理的目的;如果無法制度化的地帶,應該激勵員工主動的去解決問題,或協調員工解決問題。所以,當找不到誰的責任的時候,肯定是這個項目的領導的責任。
比如,一個軟件開發團隊有開發人員,測試人員,以及Build人員。Build人員把開發人員開發出來的代碼進行自動化編譯,并生成安裝包(生成的安裝包里面有一些是產品發布申明和安裝文檔),以便測試人員進行測試。但測試人員的測試中,并不包括去查看Build出來的javadoc文檔是否正常顯示。